吴畏的进程分享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74天:工作评价(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d5w.html


背景文章:

第366天:工作评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0n5.html

第372天:工作评价(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83e.html



在读到第二个审稿人提到的“uglier equations”“(丑陋些的公式)”的时候,我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我的眼睛匆匆地掠过那部分评价,不愿意仔细去阅读,也根本不去(不愿意去、也不敢去)看审稿意见当中指出的那些公式所在的具体页数。也就是说,我认同了这个审稿人对那些公式的评判,而真的觉得我的文章中那些公式确实是丑陋的,怕发现自己的文章当中真有那么“丑陋的”公式,因而抗拒/排斥/逃避面对我所相信的那些丑陋。好长时间之后,在实际去修改文章的时候,我才仔细对照找出了这个审稿人所说的那些“丑陋”的公式,发现他所谓的“丑陋”无非就是指“复杂”而已(学物理的,尤其是学理论物理的,以“质朴”为美,“复杂”被视作是丑陋的。)但公式仅仅是公式而已,简单或复杂只不过是那些公式的表现形态,而美丑的观念则是人对这些公式的表现形态做出的主观评判。当我实际去面对那些公式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那些公式有多么的丑陋不堪,而我在此之前产生的恐惧、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逃避行为都只不过是建立在对“那些公式是丑陋的”这种评判所形成的信念的认同基础上的,是一种妄想状态支配下的行为。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读到审稿人意见中提到的我们论文当中的“uglier equations(有些丑陋的公式)”时,立即进入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当中。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读到审稿人意见中提到的我们论文当中的“uglier equations(有些丑陋的公式)”成为一个触发点,触发内心中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连结到我读到审稿人意见中提到的我们论文当中的一些“uglier equations(有些丑陋的公式)”。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参与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读到审稿人意见中提到的我们论文中的“uglier equations(有些丑陋的公式)”感到恐惧和焦虑,因为我担心自己的论文当中那些公式果真是丑陋的,而我认为若真的如此,则是件很令我难堪的事情,因为我是论文的作者,论文当中被人认为出现了丑陋的公式,感觉就好像自己被别人评判为是丑陋的一样,另外也觉得好像是在表明我的审美品味不够高,连美丑都分辨不出来,居然将那么丑陋的公式摆到正文里给别人看。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认为/觉得/相信我的论文当中出现了丑陋的公式是件令我难堪的事情,如同别人评判我自己本人是丑陋的一样,也表明自己的审美品味不够高。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仅仅根据阅读到的审稿人的意见,审稿人说我的论文里有一些丑陋的公式需要移到辅助材料而不是放到正文里,就自动地认同、接受并相信了我的论文里果真是有一些丑陋不堪的公式的,并为此感到焦虑和恐慌,而没有允许自己在当时去实际查阅自己的论文并检视审稿人所说的话。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我的论文真的有一些丑陋不堪的公式”这个信念所激发的焦虑和恐惧体验的驱动和支配下,进入到抗拒/排斥/逃避的反应模式当中,在读到审稿人接下来所列举的公式所在页数时眼睛匆匆掠过,根本不去(不愿意去也不敢去)读那些具体页数,更不去看我的论文当中那些公式了,因为我担心我若真的对照审稿人所列举的公式去查阅我的论文,我真的会发现那些丑陋不堪的公式出现在自己的论文当中。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的论文真的有一些丑陋不堪的公式”这个信念所激发的焦虑和恐惧的情绪反应成为了我的主导原则,而支配我进入到了抗拒/排斥/逃避的反应模式当中,而不是在呼吸之中将自己稳定平静下来,主导自己实际去面对我在抗拒/排斥/逃避的事情,挑战我盲目接受了的信念。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所恐惧去面对的(例如在我的论文当中发现一些丑陋不堪的公式)之所以对我具有控制和支配力量,在于我接受和允许了自己相信我所恐惧的以及恐惧本身的真实性。而事实上当我后来实际去查阅自己的论文对照那些公式时,却发现那些公式并不如我当时所想象的那样丑陋不堪。若我当时就突破自己所体验到的那股强烈的恐惧,支持协助自己去面对我所恐惧的事物,就会发现我所恐惧的根本不值得恐惧,我事实上是在害怕自己的恐惧本身。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害怕自己的恐惧。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被恐惧的强大外表威慑住了,而没有允许自己认识到,恐惧那强大的外表是我所赋予它的,正因为我害怕自己的恐惧,恐惧才貌似如此强大,从我对其恐惧之中汲取力量壮大自己。



(待续)

-------------------------------------------------------------------



其它相关文章:

第366天:工作评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0n5.html

第367天:工作评价(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1fd.html

第368天:工作评价(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23o.html

第369天:工作评价(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3wt.html

第370天:工作评价(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4cc.html

第371天:工作评价(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6tl.html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75天:工作评价(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i2x.html


接续前文:



第374天:工作评价(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d5w.html



背景:在读到第二个审稿人提到的“uglier equations”“(丑陋些的公式)”的时候,我有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我的眼睛匆匆地掠过那部分评价,不愿意仔细去阅读,也根本不去(不愿意去、也不敢去)看审稿意见当中指出的那些公式所在的具体页数。也就是说,我认同了这个审稿人对那些公式的评判,而真的觉得我的文章中那些公式确实是丑陋的,怕发现自己的文章当中真有那么“丑陋的”公式,因而抗拒/排斥/逃避面对我所相信的那些丑陋。好长时间之后,在实际去修改文章的时候,我才仔细对照找出了这个审稿人所说的那些“丑陋”的公式,发现他所谓的“丑陋”无非就是指“复杂”而已(学物理的,尤其是学理论物理的,以“质朴”为美,“复杂”被视作是丑陋的。)但公式仅仅是公式而已,简单或复杂只不过是那些公式的表现形态,而美丑的观念则是人对这些公式的表现形态做出的主观评判。当我实际去面对那些公式的时候,并没有觉得那些公式有多么的丑陋不堪,而我在此之前产生的恐惧、焦虑以及由此产生的逃避行为都只不过是建立在对“那些公式是丑陋的”这种评判所形成的信念的认同基础上的,是一种妄想状态支配下的行为。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对公式的表现形态(如公式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进行主观评判,在心智之中对公式的表现形态形成这些公式是“美丽”或“丑陋”的意见。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看到/认识/了解,公式的表现形态(如简单性或者复杂性)本身并不就是美丽的或者丑陋的,公式实际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无所谓美丽或丑陋,美丽与丑陋是我在心智之中对公式形成的主观评判意见,并将这些心智之中的意见叠加到了物质现实当中的那些公式上去。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简单的公式视作是美丽的,而将复杂的公式视作是丑陋的,从而在观看公式的时候,是在通过“简单的公式美丽,复杂的公式丑陋”这样一个心智信念去看公式,因而并非是在如实地看待公式,而是带着心智信念的有色眼镜去看公式,由此我所看到的并非是公式自身的如实所是,而是受我的心智之中关于公式美丑评判的意见、观念和信念的扭曲之后所形成的心智产物。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简单的公式评判为是美丽的,并赋予一种正面的能量体验,从而在看到简单的公式时会产生一种愉悦感。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愉悦感这样一种正面的能量体验连接到了被我评判为是美丽的简单公式上。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观看到的简单公式成为一个触发点,触发愉悦的美感这样一种正面的能量体验。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了解/懂得,当我在观看简单的公式时产生的愉悦美感,表明我与我所观看的公式处于分离之中,因为那愉悦美感的正面能量体验是我在自己的心智之中产生的,表明我是处于心智的自我分离之中,而未与物理现实世界之中(例如纸上或者电脑屏幕上)的公式平等同如一体地如实如是地同在此处。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参与由简单的公式触发的美丽评判和愉悦感受而将自己与我所观看的公式分离开来。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复杂的公式评判为是丑陋的,并赋予一种赋予的能量体验,从而在看到复杂的公式时会产生一种厌恶感。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厌恶感这种负面的能量体验连接到了被我评判为是丑陋的复杂公式上。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观看到的复杂公式成为一个触发点,触发了厌恶感(源自丑陋)这样一种负面的能量体验。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参与由复杂公式所触发的丑陋评判和厌恶感受而将自己与我所观看的公式分离开来。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受我所观看到的公式的简单性或复杂性所触发的美或丑的评判以及相应的愉悦或厌恶的能量体验影响、左右、控制和支配,而不是在呼吸之中,稳定在当下这里,如实如是地与我所面临的公式打交道。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爱因斯坦对物理学中公式美丑的评判(简洁的公式为美,复杂的公式为丑),盲目地接受为了我对物理学中公式美丑的评判,形成了关于公式美丑的心智信念,而没有允许自己省察这种两极化的心智信念及其带来的结果。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77天:工作评价(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mun.html


背景文章:

第374天:工作评价(9)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ed5w.html

第375天:工作评价(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i2x.html




当我读到他人对我的工作做出了“负面”的评价,如审稿人对我的学术文章的评价中所包含的“uglier equations”“(丑陋些的公式)”,而产生恐惧和焦虑的情绪反应,以至于眼睛匆匆地掠过评价文字而逃避阅读那些评价时,我停止参与这些反应并回到呼吸这里。



我认识/了解到,我产生的恐惧和焦虑以及逃避反应,是因为我首先自动认同了那些评价的内容——例如,首先自动认同了审稿人所说的我文章中用到的公式很丑陋,而没有允许自己在当时去实际查阅自己的论文并检视审稿人所说的话是否属实。进一步将他人对我工作的评价,当成是针对我个人的评价——例如,由于他人评价我的文章中用到的公式丑陋,而感觉就好像是我自己本人被人评判为很丑陋一样。从而将他人对我工作的评价,认同、接受并内化了我自己对自己的批判。而我由此产生恐惧、焦虑和逃避反应,则是在担心我若真的对照审稿人所列举的公式去查阅我的论文,我真的会发现那些丑陋不堪的公式出现在自己的论文当中。我认识/了解到,我所恐惧去面对的(例如在我的论文当中发现一些丑陋不堪的公式)之所以对我具有控制和支配力量,在于我接受和允许了自己相信我所恐惧的以及恐惧本身的真实性。事实上当我后来实际去查阅自己的论文对照那些公式时,发现那些公式并不如我当时所想象的那样丑陋不堪。若我当时就突破自己所体验到的那股强烈的恐惧,支持协助自己去面对我所恐惧的事物,就会发现我所恐惧的根本不值得恐惧,因此我事实上是在害怕自己的恐惧本身。而恐惧那强大的外表是我所赋予它的,正因为我害怕自己的恐惧,恐惧才貌似如此强大,从我对其恐惧之中汲取力量壮大自己。



我承诺/致力于在读他人对我的工作的“负面”评价时,在呼吸之中将自己稳定下来,在呼吸之中度过/释放掉他人对我的评价所引发的焦虑和恐慌等情绪能量体验。然后,我提醒自己不将他人并非针对我本人的评价当成是针对我本人的,而是实事求是地如实看待他人的评价,即他人实际上说了些什么。对于我已经对他人评价形成的主观解读和不实信念,则提醒自己质疑和挑战它们,认清若我听从它们所带来的结果。进一步,我提醒自己不盲目地自动认同和内化(当然也不盲目地自动排斥或否认)他人的评价,而是自己主导自己实际去参考、对照和检验他人对我工作的评价是否属实,分辨清楚哪些是实事求是的中肯评价,哪些是带有情绪色彩或者是有偏见的不实评价。 再进一步,对于他人评价当中指出的我工作当中确实的问题,找出办法解决;对于不存在或者尚不存在的问题,则引以为戒,或者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当我在看到简单的公式而对其做出美丽的评判,并产生愉悦的“正面”能量体验,或者看到复杂的公式而对其做出丑陋的评判,并产生厌恶的“负面”能量体验时,我停止参与这些能量反应并回到呼吸这里。



我认识/了解到,公式的表现形态(如简单性或者复杂性)本身并不就是美丽的或者丑陋的,公式实际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无所谓美丽或丑陋,美丽与丑陋是我在心智之中对公式形成的主观评判意见,并将这些心智之中的意见叠加到了物质现实当中的那些公式上去。因而当我在观看公式的时候,是在通过“简单的公式美丽,复杂的公式丑陋”这样一个心智信念去看公式,是带着心智信念的有色眼镜去看公式,并非是在如实地看待公式,而是受我的心智之中关于公式美丑评判的意见、观念和信念的扭曲之后所形成的心智产物。而且我在观看公式时产生的能量体验,愉悦的美感或者厌恶的丑感,表明我与我所观看的公式处于分离之中,而未与物理现实世界之中(例如纸上或者电脑屏幕上)的公式平等同如一体地如实如是地同在此处,当我进一步参与这些能量体验的时候,我是进一步地将自己引入到心智世界之中,而与当下这里的物质身体和物质现实世界越来越分离。我认识/了解到,我对公式产生的能量反应会阻碍我有效地与这些公式打交道,例如仅仅由于觉得某些公式美丽或者丑陋,就偏好或者排斥使用某些公式,而不顾及到实际情况要求使用怎样的公式,也就是被自己对公式产生的能量反应所误导。



我承诺/致力于在呼吸之中度过对我所看到的公式产生的美丑评判和相应的正负能量体验,稳定在当下这里的物质身体和物质世界之中,与我所面对和处理的公式如实如是地打交道,从而由于不受能量反应的影响,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客观地对公式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处理和操作。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问:描述一个在你最近的经历当中比较显著的特定渴望。你的渴望对象是什么?



答:我们研究组加入了一个研究生,他有一个特点是非常能说,似乎和谁都能聊得来,而且总能找到谈话的话题,可以连续谈好几个小时。我的渴望是能与他多在一起,接受一些他的影响,变得和他相似一些,以改善一下我自闭的性格。





问:关于你的这个特定渴望,在你内心中出现的典型的想法/内心对话有哪些?



答:“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





问:你有发现自己进入到一些想象和对未来的投射当中——幻想你若拥有你所渴望的事物会如何吗?如果有,在这里描述出来。



答:想象如果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可以每天与他多进行交谈,会比较有意思,我讲话也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变得放开一些。





问:你期望如果你拥有你所渴望的事物,那么你或者你的生活会如何改变吗?



答: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可以更有效些,我会改变自我封闭的倾向,我改变我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使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





问:描述你对你的渴望所体验到的情绪或者感觉。它们主要是情绪(负面的)还是主要是感觉(正面的)?



答:主要是感觉(正面的):愉快,兴奋





问:参与这个渴望如何在生理层次上影响你?



答:心跳速度和血液流动加快一些,身体感觉变得轻松





问:对于你的这个特定渴望,你有注意到这个渴望人格成为一个驱动力了吗?如果有,在这里描述。



答:是的,前段时间我们研究组中有几个同事毕业了,研究组的成员安置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我主动向导师提出希望与那个同学(也可以说是同事)在同一个办公室,导师也同意了。





问:识别出来,你觉得你内心当中或者生活当中欠缺什么东西,而你认为你所渴望的对象可以给予或者提供给你这欠缺的东西?



答: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对工作的激情





问:你能看到你将自己与你感觉或认为你所欠缺的东西分离开了吗?



答:是的,我觉得“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对工作的激情” 这些技能和特征我不具有,而在我那位同事身上具有,因而将我自己与这些技能和特征分离开了,定义在了我自己之外、与我分离的他人身上。





问:识别出你对你所的渴望对象所持有的错误观念——你并非在如其所是地看待你所的渴望对象,而是在你的头脑之中将其想象为某种超出其自身的事物。



答:首先,我对那位同事形成了一些理想化的观念,将他与别人总有话说这一个方面片面地扩大化,觉得在他的身上凝聚了所有那些我认为我欠缺的技能和特征,而且在这些技能和特征的程度方面也可能在我的头脑中做了夸大,这些并不一定是属实的。其次,我认为只要我多与他在一起,就可以自动受他的影响,使我自己本人做出改善,具有我本来所不具有的技能和特征,这是对“与那位同事在一起”这个行为所形成的理想化观念,也不是实事求是的(尽管我不否认与那位同事在一起我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些向他学习的机会,从而有利于我的自我完善)。





问:识别出你对你的“隐秘渴望”(也就是你觉得自己内心当中或生活中所欠缺的东西)所持有的错误观念。



答:我认为“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对工作的激情”这些技能或特征是与我的本性格格不入的,只有别人才具有这些技能或特征。再者,将“与别人谈话总有话讲且能长时间地讲”理解为是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自发性与开放性,然而总有话说并不一定等同于沟通交流技能就好——有时在根本没必要讲话的时候,硬是找话题出来讲,反倒对于沟通交流起反作用。





问:识别出有什么“障碍”在阻止你活出你正在处理的这个点,作为你自己本身的表达。如果你在处理好几个点,那么对每个词语都做这个练习。



答:虽然我提到了几个点——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自发性与开放性、工作的激情——然而这几个点都有一些共同的障碍,所以“障碍”这一点还是放在一起处理。障碍主要就是:我对自身的认识,觉得我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压抑、封闭、无趣、冷漠的人,对与人打交道(沟通、交流、分享)没兴趣、没动力,也不觉得有什么意义。



(待续)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79天:渴望(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ko.html


接续前文(背景文章):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从这篇博文开始,逐步对上篇博文当中涉及到的问题做自我宽恕和自我改正。



问:描述一个在你最近的经历当中比较显著的特定渴望。你的渴望对象是什么?



答:我们研究组加入了一个研究生,他有一个特点是非常能说,似乎和谁都能聊得来,而且总能找到谈话的话题,可以连续谈好几个小时。我的渴望是能与他多在一起,接受一些他的影响,变得和他相似一些,以改善一下我自闭的性格。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观察到新加入我们研究组的一个学生,似乎和谁都能聊得来,而且总能找到谈话的话题,可以连续讲几个小时的时候,而产生一种渴望,渴望能与他多在一起,接受一些人的影响,变得和他相似一些,以改善我自闭的性格。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观察到新加入我们研究组的那个同学,可以与大家聊得来,并且总能找到谈话的话题”成为一个触发点,在我的内心中触发“通过与他多在一起,接受他的影响,来改善我自闭的性格”这种渴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内心中参与“通过与他多在一起,接受他的影响,来改善我自闭的性格”这种渴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当我在观察新加入我们研究组的同学与大家交谈的情形时,我是在内心中先默默地将自己与他进行比较,得出他与我的不同——他很擅长与他人沟通交流,而我则自我封闭,很少与他人交流,我觉得自己缺少他所具有的技能和特征——从而才产生了通过与他多进行接触来改善我自闭性格的渴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在内心中将自己与那个同学进行比较,产生评判——觉得那位同学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方面比我优越,而我在与他人沟通交流方面则相比而言不如他,从而通过比较和评判在我的心目中将我自己和那位同学置于一种两极性的结构之中——将那位同学置于优越的位置上,而将我自己置于卑下的位置上。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由于在内心中将那位同学置于优越的位置,而将我自己置于卑下的位置上,而产生了从卑下的位置变到那优越的位置上的渴望,也就是通过变得与那位同学相似,从而达到在我心目中比我目前的自己更优越的状态;然而却没有允许我自己认识到,当我将那位同学置于优越的位置上,将我自己置于卑下的位置上时,我就已经处于自我分离之中了,我在这自我分离的出发点之中,所试图达成的那种从卑下位置变到优越位置的企图,事实上则是无法达成的,因为我由此认为我得到的(成为他人)仍然是与我自己分离的,而不是作为我自己本身的表达,即是我自己本身。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在内心中进行比较并形成两极性的评判,而将自己与自己分离开来,也将自己与那位同学分离开来。





自我改正/自我承诺:



当我在观察那个新加入研究组的同学(或者他人)在交谈时,而在内心中将自己与他(或他人)进行比较和评判,将自己置于两极性的优越/卑下构造当中,而产生渴望(通过成为他人/变得与他人相似,改变自己在两极性的优越/卑下结构中的位置,试图由此得到我觉得自己原来缺失的东西)时,我停止并呼吸。



我认识到,通过在内心中的比较和评判所形成的两极性的优越/卑下构造,是将我自己与我自己和与他人置于分离构造之中——我渴望得到的东西在我自己之外,在他人身上,我渴望得到的东西是比我更优越的,而我相对我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卑下的——以这自我分离为出发点,我无法在事实上得到我渴望的东西(我觉得自己原来缺失的东西),因为我所做的不过是通过与那个同我分离的人或事物建立关系,形成我得到了我渴望的东西这样一种观念,然而我由这种方式所“得到”的东西,并非就是我自己本身,并非就是我自己本身的表达,而在实质上仍然是与我自己分离的,若移除那关系,我又会觉得自己失去我以为自己已经得到的东西了。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停止通过在内心中参与比较和评判而形成优越/卑下这种两极性的自我分离构造,停止在内心中参与或投入由此产生的渴望,然而与此同时也并不是去压抑产生的渴望,而是在对内心渴望的觉察之中,对自己进行自我诚实地调查与反省,识别出我的内心渴望所反映和代表的存在于我自己之内的自我分离点,进而整合并实践/活出这些我分离出去的点等同于我自己本身,成为我自己本身的表达。例如在这里处理的具体例子当中,我渴望通过那位同学多接触而变得与那位同学相似,这反映着我将自己与“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对工作的激情”这些方面分离开了,将这些点/方面投射并定义在我之外的那位同学身上,仿佛我缺失/不具有这些方面。然而事实却是,我以为我自己缺失的这些方面,我都可以给予我自己,我可以补全我自己——通过实践并活出这些我先前分离出去的方面,将这些方面活成我自己本身,成为我自己本身的表达,如此一来,这些方面就是我自己,而我也不会失去它们即我自己。



(待续)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80天:渴望(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y9.html

接续前文: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第379天:渴望(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ko.html



问:关于你的这个特定渴望,在你内心中出现的典型的想法/内心对话有哪些?



答:“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观察到新加入我们研究组的同学与其它同学和同事交谈的场景,成为一个触发点,在我的内心中触发内心对话——“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内心中参与这些内心对话——“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观察新加入我们研究组的同学与他人谈话时的场景,在内心中暗自比较他与别人谈话的情形同我与他人谈话的情形,从而通过这种比较得出了结论,由此表现为内心中产生的想法——“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形成的内心想法当中,将那位同学置于优越的位置上(天赋异禀!),将我自己置于卑下的位置上(我就不行!),从而在这两极性的评判之中,将我自己与我自己分离开来,也将我自己与那位同学分离开来。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在内心中将那位同学与我自己在与他人交谈方面进行比较和评判,而对那位同学形成了一个主观印象——“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并同时强化了我对我自己本人形成的信念——“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在内心对话中表现出的对位同学形成的主观印象,“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当成是对那位同学的全面如实的表述,仿佛这就是那位同学的真实面貌,而没有允许我自己认识和了解到,这样的主观印象并不一定是全面的,也不一定是完全实事求是的——其中包含着我将我觉得自己缺失的东西,例如与他人沟通交流、人际交往的技能等,投射到那位同学身上而形成的一些主观论断:例如,“跟谁都能搭上话”这个结论是根据他与我们研究组中的多数人都能有效交谈而做出的一种外推性质的结论,对应于我对自己的评价——“我跟谁都没话说”;而“天赋异禀”则是我对于他如何具有如今的谈话技能和方式所做出的一种推测,对应于我对自己的评价——“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隐含着“我天生就不擅长与人沟通交流”这样一种自我信念。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我对自己在与他人交谈和交往方面的认识、评价和所持有的自我信念,“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而将我认为我所缺失的东西投射到那位同学身上,对他形成了“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这样包含着我的自我投射成分的主观印象。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通过在内心中参与反映我对那位同学形成的主观印象的内心想法“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以及反映着我对自己所持有的信念的内心想法“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从而通过自己与他人这两个方面,强化和巩固了我在与他人交往方面对自己持有的自我信念。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在内心中产生的想法当成是理解当然的,当成是习以为常的,而没有允许自己通过诚实于自己的自我反省与自我调查,从这些内心想法当中发现我对自己持有的信念,我所形成的人格模式,我的自我定义,我接受和允许了自己成为了怎样的人,从而允许自己认识和了解自己并从而改变自己的机会。





自我承诺/自我改正:



当我通过观察我们研究组中的那位同学(以及更一般情况下的其他人)与别人交谈的情形,而引发并参与内心对话——诸如“他太能说了!跟谁都能搭上话。天赋异禀!我就不行,我跟谁都没话说,叫我说我也说不出来。我没有跟人交往的动力。”时,我停止并呼吸。



我认识/了解到,这些内心想法反映出我在内心中暗自比较自己与他人在与人交谈方面的情况,产生两极性的评判(将那位同学置于优越的位置上,将我自己置于卑下的位置上),而将我自己与我自己和那位同学置于优越/卑下的分离构造之中。而且,这些内心想法当中,一方面我关于我同学的评判是包含有我的自我投射成分的主观印象,是我将我认为我缺失的东西(如与他人沟通交流、人际交往的技能等)投射并叠加到那位同学身上,因而并非是对我同学本人的完全实事求是的完整如实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包含我对我自己在与他人沟通交流交往方面所持有的自我信念,而通过参与这些内心想法,我强化和巩固了我对自己持有的这些自我信念。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在当我觉察到自己在内心中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或者产生两极性的评判及内心对话时,停止盲目、自动、习惯性地参与、投入、追随和加剧这些比较、评判和内心对话,而是将自己稳定在呼吸之中,回到/专注于我在物质现实世界当中参与的实际活动上。

我承诺并致力于,在对这些比较、评判和内心对话的觉察之中,通过(运用写作和自我宽恕工具)自我诚实地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查,从中探查并发现自我分离点/我的自我信念/我的人格模式/我的自我定义/我接受和允许了自己成为了怎样的人,运用自我宽恕工具支持协助自己拆除从中反映出的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形成的虚构自我,通过书写并实践/活出整合自我分离点、重新校准于一体平等同如对全体最好原则的自我承诺/自我改正,活出真正自己同如生命的表达。

(待续)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81天:渴望(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gw.html

接续前文: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第379天:渴望(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ko.html

第380天:渴望(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y9.html



问:你有发现自己进入到一些想象和对未来的投射当中——幻想你若拥有你所渴望的事物会如何吗?如果有,在这里描述出来。



答:想象如果和他在同一个办公室,可以每天与他多进行交谈,会比较有意思,我讲话也可以多一些,也可以变得放开一些。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由于渴望与那位同学多接触,使自己发生改变,而在头脑之中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投射——想象我与那位同学处于同一间办公室,一方面由于他比较愿意交谈的缘故,我可以每天与他进行交谈,我讲的话也因而可以比现在多许多,谈话的内容也可能比较有意思,从而在环境改变的影响下,改变我自己本身自闭的状况;然而另一方面,也想象到一些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也就是在我并没有意愿交谈,或者已经开始交谈后想要停止谈话时,可能由于那位同学想要交谈,而我因此会感到烦恼。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使得通过与那位同学接触来改变我自己这个渴望,成为一个触发点,在头脑中触发我与那位同学在同一个办公室可能出现情况的想象和未来投射——既想象/投射到“好”的方面(增加交谈的机会,谈话的趣味性),又想象/投射到“不好”的方面(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不便)。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在头脑中产生的想象和投射——“好”的方面(增加交谈的机会,谈话的趣味性)和“不好”的方面(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不便)——连接到了我与那位同学接触来改变我自己这个渴望之上,从而使得在心中产生这个渴望的同时,也便在头脑中引发这些想象和投射。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头脑中想象/投射到与那位同学在同一个办公室,可以增加交谈的机会,而且谈话可能比较有趣的时候,在内心中产生正面的能量体验,体验到期待、兴奋和愉快的感觉。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在头脑中想象/投射出来的,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进行丰富有趣的谈话这个图景,充荷上了期待、兴奋和愉快的正面能量体验,赋予其正面的价值,将其定义为是“好”的,而处于自我分离之中。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想象到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进行丰富有趣的谈话这个图景时,参与期待、兴奋和愉快的感觉,而没有允许我自己认识到,当我在头脑中想象这个图景,并参与/投入这些感觉时,我被牵引进了自己的心智意识所创造出的虚拟现实之中,而与当下这里物质现实之中的自己处于分离之中。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根据我自己在头脑中想象/投射出来的虚拟现实,即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进行丰富有趣的谈话这个图景,以及我赋予这个图景的期待、兴奋和愉快的感觉,而将这虚拟现实当成是仿佛就会在物质现实之中发生的情况一样,而没有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在头脑中构造出的这个虚拟现实是建立在想象以及感觉基础上的,其中忽略了物质现实世界当中事物运作的许多实际因素,因而实际的情况也不会与我想象的情况完全一样。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头脑中想象/投射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的情况,而在内心中产生负面的能量体验,体验到担忧和苦恼的情绪。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在头脑中想象/投射出的,与那位同学同处一间办公室,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这个图景,充荷上了担忧和苦恼的负面能量体验,赋予其负面的价值,将其定义为是“不好”的,而处于自我分离之中。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想象到与那位同学同处一间办公室,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这个图景时,参与担忧和苦恼的情绪,而没有允许我自己认识到,当我在头脑中想象/投射这个图景,并参与/投入这些情绪时,我是处于自己的心智意识所构造出的虚拟现实之中,与当下这里物质现实之中的自己处于分离之中。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对于我在头脑之中想象/投射出的这个虚拟现实(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当成是这仿佛就是真实在物质现实世界之中发生的事情一般,用担忧与苦恼的情绪反应来应对,而没有允许自己认识到,这担忧与苦恼的情绪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从实际方面来考虑这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才能找出实际的解决办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之所以对于可能出现的“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这种情况感到担忧和苦恼,是因为我觉得如果对方想要与我交谈,那我便“不好意思”拒绝对方的要求,而会去参与交谈,但这样一来我可能会无法去做自己要做的其它事情,在这背后包含有迎合他人以及对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恐惧。(这点做为另一个人格模式另行处理)





自我承诺/自我改正:



当我由于渴望改变自己所处的情况(例如不擅与人交谈等),而在头脑中进入到对未来的想象和投射之中——想象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进行丰富有趣的谈话,产生期待、兴奋和愉快的感觉;或者想象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并因此产生担忧和苦恼的情绪时——我停止并回到呼吸这里。



我认识/了解到,当我在头脑中想象/投射这些图景,并参与/投入这些感觉和情绪时,我就被牵引进了自己的心智意识所创造出的虚拟现实之中,而与当下这里物质现实之中的自己分离。我认识/了解到,感觉和情绪体验对于我从实际方面去考虑和解决问题是起反作用的,因为处于感觉和情绪当中容易忽略物质现实世界当中事物运作的实际因素,物质现实由此被心智意识之中的感觉和情绪所蒙蔽和扭曲,因此建立在感觉和情绪基础上想象/投射出的扭曲图景,不会与物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形一致,根据这些被感觉和情绪扭曲的想象和投射出的图景来做判断和决定是不可靠的,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当我在受渴望的驱使而在头脑之中进入到充满感觉和情绪的想象和投射当中时,停止参与/投入这些感觉、情绪、想象和投射,也不根据这些建立在感觉和情绪基础上的想象和投射做判断、决定和行动,而是运用呼吸或者物质现实当中的实际活动,先使自己稳定下来,冷静下来。然后,在这些感觉和情绪能量消退之后,不再影响、左右和支配我的情况下,建设性地运用“想象”和“投射”——不是受感觉和情绪激励产生的歪曲的、不切实际的想象和投射——而是从实际方面对事物的实际状况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估、考量和预见,由此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决定和行动,对于预见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实际的解决办法采取预防措施加以预防。



回到正在处理的具体问题,我在头脑中投射出的“我不想谈话或想停止谈话,而那位同学却想要谈话”这样一种状况,确实是当我在搬到与那位同学同一间办公室后可能出现的实际情况,尽管这种情况还尚未发生。问题在于我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产生的担忧和苦恼情绪,以及这些情绪反应背后的人格模式。因此,我承诺/致力于自我诚实地调查与反省我对这种可能出现的状况产生的情绪反应和人格模式,运用书写、自我宽恕和自我改正/自我承诺这些工具来支持协助自己,解除相应的人格模式对我在与对方沟通交流中产生的限制,从而使这个问题通过有效的沟通交流得到解决。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82天:渴望(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zs.html

接续前文: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第379天:渴望(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ko.html

第380天:渴望(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y9.html


第381天:渴望(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gw.html



问:你期望如果你拥有你所渴望的事物,那么你或者你的生活会如何改变吗?



答: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可以更有效些,我会改变自我封闭的倾向,我改变我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使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期望如果我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可以更有效些,我会改变自我封闭的倾向,我改变我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使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所期望的通过拥有我所渴望的事物来达到的改变,正是我自己本身可以给予我自己的——通过实践/活出这些改变等同于我自己本身,从而将这改变实现为我自己本身的表达。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没有认识/了解到:我期望如果我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我的生活中将会发生的那些改变——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和人际交往可以更有效些,我会改变自我封闭的倾向,我改变我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使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这些正是我将自己与之分离开来的部分,也就是我可以通过实践并活出这些改变等同于我自己本身,从而将这改变显现为即是我自身的现实;然而我却渴望通过得到与我自己之外、与我分离开来的东西,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来企图实现这些我想要的改变。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自己与有效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技能分离开来,寄托在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这个场景之中,与我自己本身处于分离之中,而没有接受和允许自己践行/活出有效的人际交往、沟通、交流技能等同于我自己本身,将其显现与我自己本身等同如一的自我表达,从而实现并活出这改变等同于我自己本身。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将我自己与“改变自我封闭的倾向,改变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从而使我的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一些”分离开来,将这些改变寄托在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这个场景之中,与我自己本身处于分离之中,而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作为自己主导原则,主导自己改变自我封闭的状况,实践/活出这自己主导的、对自我封闭的改变与我自己本身等同如一,从而改变由于自我封闭导致的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允许自己等同于生命的自我表达发展、拓展和展现出来。



自我承诺/自我改正:



当我期望通过拥有我所渴望的东西来实现我自己本身或我的生活当中的改变,例如通过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办公,使得我拥有更有效的人际交流、沟通、交流技能,改变自我封闭的状况以及由此显现在我生活中的阴郁和沉闷时,我停止参与其中,并回到呼吸这里。



我认识/了解到,我所期望的通过拥有我所渴望的事物来达到的改变,正是我自己本身可以给予我自己的,我可以通过实践/活出这些改变等同于我自己本身,而将这些改变实现为我自己本身的表达;而通过与我所渴望的事物(与我处于分离之中)形成某种关系来达到改变,这是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来企图实现改变,如此的“改变”仍然是与我自己分离开的,并不是与我自己本身等同如一的自我表达,也就是说这样的改变并非是真正的自我改变——我自己本身即是改变。因此,将希望寄托在我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这个场景上,来实现那些我自己本身需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际践行/活出的对自我封闭/自我限制的突破和改变,是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在试图达到改变,此种改变并非是与我自己本身等同如一的自我表达所展现的真正改变。



因此,我承诺/致力于,支持和协助我自己,将我期望通过拥有我所渴望的事物来达到的改变,给予/还给我自己,自己主导自己实践/活出这些改变等同于我自己本身,实现我自己本身等同/即是改变。我承诺/致力于,对于我将希望寄托在我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这个场景上(因而是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来实现的那些改变,给予/还给我自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际践行/活出对自我封闭/自我限制的突破和改变等同于我自己本身,支持协助自己发展、拓展和展现我等同于生命的自我表达。于此,“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这个形式本身并非没有任何可取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与此点的关系是否是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来实现改变,因此我转变这自我分离的出发点,不再将改变寄托于其上而与我自己本身分离,而是将“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作为一个机会,实践/活出自我改变,即改变等同于我自身本身。



(待续)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83天:渴望(6)

接续前文: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第379天:渴望(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ko.html
第380天:渴望(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y9.html
第381天:渴望(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gw.html
第382天:渴望(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zs.html

问:描述你对你的渴望所体验到的情绪或者感觉。它们主要是情绪(负面的)还是主要是感觉(正面的)?

答:主要是感觉(正面的):愉快,兴奋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产生与那位同学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从而使我自己和我的生活发生改变这个渴望时,在内心中产生愉快的感觉。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参与/投入到愉快的感觉当中,而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这愉快的感觉是我在心智之中产生的能量体验,当我参与/投入这能量体验时,我就与在当下这里物质世界中的自己分离开,进入到了心智意识的能量世界当中,是在受能量体验的影响、控制和支配,而不是我自己在主导我自己。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产生与那位同学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而改变我自己的渴望时,在内心中产生兴奋的感觉,因为我在内心中想象/投射那样一个经历将会带给我怎样全新的体验。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参与/投入到由渴望所产生的想象/投射引发的兴奋感觉当中,而没有允许我自己认识到,这兴奋的感觉是我在心智之中产生的能量体验,将我带离物质世界当中在这里的自己,而将我引入到心智意识世界之中,与自己分离。

自我承诺和改正:

当我由于某种渴望(例如通过与那位同学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从而使我自己和我的生活发生改变),而在内心中产生某些感觉(例如愉快和兴奋)时,我停止并呼吸。

我认识/了解到,这些感觉(如愉快和兴奋)是我在心智之中产生的能量体验,当我参与/投入这能量体验时,我就与在当下这里物质世界中的自己分离开了,进入到了心智意识的能量世界当中,是在受这些能量体验的影响、控制和支配,而不是我自己在主导我自己。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在当这些由渴望所引发的感觉在我的内心中升起时,我在对这些能量体验的觉察之中,停止参与/投入这些能量体验,并自己主导自己做出决定并实行——运用呼吸将这些能量体验释放掉,在呼吸之中将自己重新稳定下来,从心智意识的能量体验之中回到当下这里的物质身体中来,并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做一些实际的物理活动,支持协助自己稳定在物质现实世界之中——由此通过在觉察之中我自己主导自己做出的回到物质身体/物质现实世界之中的决定和实际行动,实际矫正心智能量指挥我进入的状态。


问:参与这个渴望如何在生理层次上影响你?

答:心跳速度和血液流动加快一些,身体感觉变得轻松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由于参与/投入到由渴望所引发的愉快和兴奋的感觉/能量体验当中,而显现为生理上的效应——心跳和血液流动加快,身体感觉变得轻松。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通过参与/投入愉快和兴奋的能量体验所产生生理效应,如心跳和血液流动加快,是由于这些能量体验的产生本身是以消耗我的物质身体为代价的,当我在参与/投入诸如愉快和兴奋的能量体验时,我的物质身体事实上是在遭受巨大的痛苦,然而由于我已经将自己与自己的物质身体分离,我甚至都未能等同如一地觉察并经历物质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通过参与/投入愉快和兴奋的能量体验所产生的生理效应,如身体仿佛变得轻松/飘飘然,这是从生理上表明我与稳定在当下这里的物质身体分离,而进入到了心智意识所创造出的能量体验世界之中。

自我承诺和改正:

当我由于参与/投入心智能量体验,例如由渴望所引发的愉快和兴奋的感觉,而产生生理效应,如心跳速度和血液流动加快,身体感觉变得轻松/飘飘然时,我停止并呼吸。

我认识/了解到,我在内心中体验到的这些能量体验是以消耗我的物质身体为代价的,我的物质身体在这能量体验之中在遭受痛苦,然而由于我已经将自己与自己的物质身体分离,因此对此毫无觉察。我认识/了解到,我的身体仿佛变得轻松/飘飘然,这从生理上表明我与稳定在当下这里的物质身体分离,而进入到了心智意识所创造出的能量体验世界之中。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在当这些能量体验(例如愉快和兴奋的感觉)已经产生生理效应时,在觉察之中自己主导自己停止继续参与/投入到这些能量体验之中,并通过如深呼吸将这些能量体验释放掉,以及通过做一些实际物理活动的方式,支持协助自己从那能量支配的状态之中走出来,重新将自己稳固/稳定在物质身体/物质现实世界之中,并支持协助自己通过如此坚持不懈地应用和实践,逐渐走出自己的心智意识世界,回归到物质身体/物质现实世界之中来。


问:对于你的这个特定渴望,你有注意到这个渴望人格成为一个驱动力了吗?如果有,在这里描述。

答:是的,前段时间我们研究组中有几个同事毕业了,研究组的成员安置需要做出一些调整,我主动向导师提出希望与那个同学(也可以说是同事)在同一个办公室,导师也同意了。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来改变我自己这个渴望人格/渴望性格,以及由此渴望所引发的投射/想象以及愉快和兴奋等能量体验的驱使下,进入到采取试图将这渴望实际显现在物质现实世界之中的行动——主动向导师提出将我与那位同学安排在同一间办公室。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在这个渴望人格/渴望性格的驱动下所采取的行动,并不是我自己在主导自己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这决定和行动是能量驱使的,而不是我自己主导的,从中受益的是我的渴望人格/渴望性格,而不是我真正的自己。

自我承诺和改正:

当我在渴望的驱动下而采取行动试图实际显现这渴望时(例如由于渴望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来改变我自己,而主动向导师提出相应安排),我停止并呼吸。

我认识/了解到,我在这个渴望人格/渴望性格的驱动下所做出的决定和采取的行动,是由能量驱使的,而不是我自己主导的,从中受益的是我的渴望人格/渴望性格,而不是我真正的自己。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在觉察到自己是在渴望的驱使下做决定或采取行动时,自己主导自己先停下来,而不是盲目/自动/习惯性地受渴望的驱使行事。我承诺并致力于,自我诚实地调查与反省这个渴望人格/渴望性格,通过运用呼吸、书写、自我宽恕和自我承诺改正等工具,支持协助自己拆解和改正这个渴望人格/渴望性格。我承诺并致力于,支持协助自己将自己的决定和行动与物质现实世界当中的实际因素和实际情况校准,根据对实际因素和实际情况的全面考虑,做出符合物质现实世界实际情况的对全体最有益也就是对我真正自己最有益的决定和行动,而不是在渴望/欲望的驱动下做出自私自利的脱离物质现实的决定和行动。
头像
吴 畏
帖子: 776
注册时间: 周三 9月 08, 2010 3:39 pm
来自: 地球
联系:

Re: 吴畏的进程分享

帖子 吴 畏 »

第384天:渴望(7)

接续前文:
第378天:渴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74.html
第379天:渴望(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ko.html
第380天:渴望(3)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sy9.html
第381天:渴望(4)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gw.html
第382天:渴望(5)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tzs.html
第383天:渴望(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6fffd10101fwlq.html

问:识别出你觉得你内心当中或者生活当中缺失什么东西,而你认为你所渴望的对象可以给予或者提供给你这缺失的东西?

答: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对工作的激情


问:你能看到你将自己与你感觉或认为你所缺失的东西分离开了吗?

答:是的,我觉得“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对工作的激情” 这些技能和特征我不具有,而在我那位同事身上具有,因而将我自己与这些技能和特征分离开了,定义在了我自己之外、与我分离的他人身上。


自我宽恕: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渴望通过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获得与那位同学一样的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表明这些我所渴望获得的东西正是我内心中或者生活中觉得自己缺失的东西。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在自己的心智之中创造、接受并持有这样一个心智信念:我缺失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接受和允许了我自己,由于觉得/认为/相信我缺失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而因此渴望通过向外界寻求来获得这些我觉得/认为/相信我缺失的东西——寄望于通过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他身上所具有的那些能力和特征会影响并传给我,使我“获得”这些我认为自己缺失的东西。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将我自己与我觉得/认为/相信我缺失的这些东西,也就是我在那位同学身上看到的技能和特征(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分离开了,认为/相信/觉得我自己本人根本就不具备/缺失这些技能和特征,而那位同事则具有。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通过将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定义在我自己之外那位同学身上,而与我自己分离。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在“缺失”这个心智信念的指挥、控制和支配下,渴望通过与我之外的某种事物建立关系来获得我认为/相信我缺失的东西,是以自我分离为出发点的,由此我认为/相信/觉得我“得到”的东西,仍然是与我自己分离的——当那关系不复存在的时候,我便又会觉得我失去了我追求得来的东西。

我宽恕我自己,因为我没有接受和允许我自己认识到,我觉得/认为/相信自己缺失的这些方面——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我同样可以给予我自己,只需接受并实践这些方面等同我自己本身,成为与我自身平等同如一体的自我表达,由此这些方面不再是与我自己本人分离的,我也不会失去它们即我自己。

自我承诺改正:

当我由于觉得自己内心当中或者生活当中缺失什么东西(如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而产生一种渴望并想要通过向外界寻求来获得这些我觉得我自己/我的生活当中缺失的东西(通过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他身上所具有的那些能力和特征会影响并传给我)时,我停止并呼吸。

我提醒自己认识/了解到,“缺失”(如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是我在自己的心智之中创造、接受并持有的心智信念,由此引发的向外界寻求以补偿缺失的渴望(通过与那位同学在同一间办公室,他身上所具有的那些能力和特征会影响并传给我)是建立在自我分离基础上的,通过这种对渴望的追求与外界的人或事物形成某种关系而“获得”的东西,仍然是与我自己本身分离的,而不是与我自己本身平等同如一体即是我自己本身。

因此,我承诺并致力于,在觉察到自己内心或生活中觉得有所缺失,而在外界的某些人或事物中有我觉得自己缺失的这些东西,以至产生向外界寻求的渴望时,我自己主导自己停止参与/投入这渴望或受这渴望的驱使,并自我诚实地调查与反省我觉得自己缺失的东西/我在其他人或事物那里渴望得到的东西是什么,提醒自己认识/了解到这些我觉得自己缺失的东西正是我将自己与之分离的东西,并将这些赠予我自己——接受并实践这些方面等同我自己本身,成为与我自身平等同如一体的自我表达。当然,在这个自我赠予并自我实践的过程当中,并不排斥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向他人学习来促进自己发展这些原来自己觉得缺失的方面,但是参与的出发点已不再是缺失/渴求即自我分离,而是建立在自我支持和自我协助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我承诺并致力于,对于我觉得自己缺失的这些方面:沟通交流技能、人际交往技能、与他人分享的自发性与开放性和对工作的激情——接受并实践它们等同于我自己本身,支持协助自己将这些方面发展成为我自己本身的表达,与我自己本身平等同如一体;并在这个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通过向那位同学学习或者运用其它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来支持协助自己。
回复